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教育聚焦 >> 正文

看见的力量⑥|抛开偏见 职校学生也有春天

发布日期:2022-01-13      阅读次数:


■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本报记者 蓝业佐 摄

2021,职业教育改革频频出圈。“从踏入职校的那一天开始,考本科,还能考事业单位,是我未曾想过的,觉得那离我很远很远,远到遥不可及,可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大学毕业考事业单位,也成了我现在考虑的发展方向之一。”

正是这一年秋季,周雪,东莞理工学校的一名职校生,考入了本科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年11月,人社部、教育部接连发布重磅通知:事业单位招聘,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同等待遇;职教本科和普通本科具有同样效力。冲破固有思想,打破印象偏见,国家以立法形式为职业教育破圈突围。

这一系列消息,让周雪异常兴奋,“我想对师弟师妹说,希望永远在前方,职校的前途无限宽广。”

与周雪追寻的学历“升值”道路不同,蔡育煌和同班同学张瑾丞,则将更多的人生想法放在了创业上,借着学校产教融合的东风,两人瞄准了无人机项目,现在他们的公司拥有300余架无人机,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学历深造,为职校生打开了求学的天花板;技术赋能,给每个职校生创造了人生出彩的机会……2021在职业教育改革频频出圈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东莞一个个职校生的精彩追光之路。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学生展示汽车维修技术 本报记者 蓝业佐 摄


学历深造

周雪的职校选择,从中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开始。

籍贯重庆的周雪,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从农村来莞务工,用并不高的收入维持周雪的教育生活费。

2018年,作为随迁子女的她在东莞参加中考后,以600多分的成绩被普高录取。

考上普高,周雪和父母都很高兴,可周雪看到父母日渐增长的白发和布满老茧的双手,她开始综合思考自己的决定。

回忆往事,周雪对记者说,“上普高不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但如果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以后谋生和赡养父母就不会有大问题;而且读中职是免学费,我想给父母减轻负担。”周雪选择了东莞理工学校,报读了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周雪说的免学费,是职业教育发展释放的政策红利之一。早在2012年开始,国家实行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2015年起分两年提高免学费补助标准,而东莞将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一扩再扩,让更多学生家庭享受优惠。除了农村学生、本市户籍学生,诸如本省“双转移”地区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都纳入免学费范围。

当幸福来敲门时,周雪一直在努力。周雪刚入读中职,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印发了《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明确规定中职生可以报考本科。“当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这一信息时,我高兴得要跳起来了。”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努力,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如果说周雪的职业之路是生活现实下的善良抉择,东莞市商业学校莫卓添则显得有几分懊悔,当年中考,他差几分无缘高中,选择了读中职学校。“在学校,刚开始有一些低沉,但是学着学着发现那么多优秀的案例,那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我开始发奋。”拼搏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通过3+证书高职高考,莫卓添如愿考上了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

放眼全市职业教育,考上本科,周雪、莫卓添并不是孤例。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邓柏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21年,东莞10561名中职学生参加高考, 9877名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录取率达到93.5%;20所中职学校的62个专业与省内的36所高职院校实施‘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共招生6970人。”

就业是升学后的必然走向,随着多元深造的渠道贯通,就业之路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2021年11月,人社部印发通知,部署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随后,教育部发布通知,职教本科颁发学士学位,和普通本科具有同样效力。

东莞理工学校校长巫云认为,向中职学生开放全日制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是终结职业教育学习路径不畅通的“修路”举措,是国家重视技能人才、给予技能人才专业地位的良好开端。

■职业教育周上,参展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展示 本报记者 蓝业佐 摄


青春创业

一架无人机接过火种,飞向由五环、窑砖、青花瓷图案组成的主火炬塔;另一架无人机,作为副机随飞;当主机将火炬盆引燃时,全场响起了令人激动且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在江西省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一幕,两个无人机飞手用人工编队为运动会点燃火炬,如此壮观的场面,谁能想到是由来自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的两名中职生完成。

时隔3年,记者再次致电无人机飞手之一的蔡育煌时,他跟记者讲述了他和同班同学张瑾丞的命运交集以及创业之路。

蔡育煌祖籍广东揭阳,居住深圳,张瑾丞居住深圳。2016年,两人碰到了共同的烦恼:年龄尚小,考不上高中,下一步不知该去向何处。在家人的建议下,他们不约而同地从深圳来到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被编入了2016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无人机方向)。

“大疆无人机专班”的班级名,一下子吸引了他们。让他们想象不到的是,学校在国家没有公布无人机专业目录之前,就已经和世界无人机龙头企业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开设无人机方向。

从那开始,他们将接受学校无人机专业教师和企业讲师的双重培养,幸运地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最早接受无人机专业学习与训练的中职生。

随着对无人机的应用技术的掌握,他们从无人机航拍入手,再到案例式的航拍项目实训,深深爱上了无人机航拍。因为喜欢,所以疯狂,他们试过半夜三四点出发去爬山,就为了捕捉清晨第一缕阳光;试过在一个巷道静待一个多小时,就为了拍到老师交代的画面。

2018年,在学校的帮助下,蔡育煌和张瑾丞作为合伙人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东莞市翼拍航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第一批产教融合孵化下的实体产业。2019年,他们的业务逐渐遍布全国。两个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市场并提出“执行全国”的编队飞行口号,开启了编队无人机表演。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截至2021年,蔡育煌和张瑾丞创立的公司资产已达200多万,拥有300余架无人机,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技能让蔡育煌和张瑾丞的青春绽放光彩,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职业教育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东莞职业教育体现出了非常强的适应性。”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校长杨潮喜说。

除了无人机方向专业的开设,东莞中职学校还以支撑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不断加快专业的转型升级,开设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战略新兴专业,并对传统专业实现了内涵升级,打造特色专业。

■东莞理工学校学生展示发动机拆装 本报记者 蓝业佐 摄


产教融合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将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要求必须尽快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方面寻求更大突破,2021年9月,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亚非出席会议并讲话。

对于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肖亚非高屋建瓴,“要建设‘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打造特色产业学院,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实现校企合作‘五共同’。”

2021年9月28日,对于东莞理工学校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天,这一天学校与华为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东莞华为基地举行。这是华为公司与广东省中职院校首次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

华为与东莞理工学校的牵手,对学生来说是莫大幸运。签约仪式现场的两块智慧屏,吸引了很多人驻足了解。华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我们开发的5GStar智能制造专网训练系统,目的是让经过培训的学员可以利用5G技术解决企业的网络问题。”

除了与华为的联手,东莞理工学校还与腾讯、网易、深信服、广汽等知名企业共建培养基地、产业学院,实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希望各中职学校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产学合作中求特色,在服务企业中求发展,培养出一批素质好、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邓柏松说。

毕业于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的王洪宾,现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就业,从视频直播导师成长为直播引流分析员,毕业2年,年薪就已经达到50万。

“如果没有学校的‘双创’学院,让我在校内就能在专业影视文化公司的导演带领下,参与拍摄和后期制作实践过程,我的专业能力也不会进步这么快。”对于自己的成功,王洪宾将其归功于学校深化产教融合。

什么是双创?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校长关锦文介绍,“双创”是指创新和创业,这是学校产教融合的一个平台。王洪宾所在的“珀思专班”属于新媒体方向的专班,学校通过企业专班的模式从选拔学生、课程设置、组织教学到师资建设、行业认证、学生实习与就业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为学生上课。

关锦文说,这种“订单式”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使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零距离”匹配,既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又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解决了学生实习、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拥有一门技术是生存生活的法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掌握技能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在东莞,还有一种方式——以赛促教,一幕幕实实在在的“演武场”,正如在《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中崭露头角的董明珠的“接班人”孟羽童,成为企业青睐的人。

毕业于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巫琦麟,便是通过技能大赛走向了就业创业之路。

巫琦麟在校期间,对计算机检测由衷热爱,从市赛、省赛中冲出重围,代表广东省征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荣获一等奖。凭着过硬技术和工作经验,被东莞市清溪镇协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录用,一入职岗位就是PE设计工程师,月薪过万,2021年,他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用技能书写了自己的出彩人生。

“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还在东莞一个个中职院校继续上演,而作为顶层设计,东莞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也正在继续。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亚非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正鼓舞着更多职业教育的前行者,“每所职业院校着力建好1-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扩大培养规模。对世界技能大赛、国家技能大赛上获奖的选手可由学校自主考核录用……”东莞“大国工匠”的追光之路让人澎湃。

文字:覃凤春  来源:东莞时间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