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报告总结 >> 正文

东莞理工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01-10      阅读次数: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务处按照学校总体目标和学期工作计划要求,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方针,全面梳理和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运行、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工作,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圆满完成了本学期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教务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坚持不懈,严抓教学常规管理

1.正常教学秩序

教务处严格执行教学法规,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做到学科安排合理,课时安排适量,平衡各学科;督促各教研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训计划,提前排好学期课表,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落实课程教学计划,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进一步规范了调课程序,要求老师填写调课申请,并层层审核通知,避免了因为任课老师对接不到位导致的教学事故。

2.教学常规检查

本学期,教务处对全校354名专任教师的教案、作业/实训报告、听评课记录进行了检查,重点关注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各教研组均能认真对待,成立评审小组,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查的方式,分三批次进行的常规检查实现了全覆盖。从反馈的情况看,大部分老师备课、批改作业认真细致,反思记录较为全面,共75人次被评为优秀。

各教研组能够通过每周的例会做好集体备课、听评课、集体学习与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督促教师把落实好常规看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中,素养教研组每轮的常规检查都覆盖到了全体素养教师,通过反馈表、听课记录、教学精华表、文案整理、课堂录像等五个项目进行评价,更为全面客观。

3.管理人员实地巡堂

教务处加强日常教学监控,严抓教学管理,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本学期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行政全部参与实地巡堂、其他教务、各科组长、实训中心负责人等管理人员每周进行实地巡堂,加强教学秩序检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并填写巡堂记录。教务处每周定期处理巡堂记录,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并在教学管理例会上进行及时反馈,表扬优秀、纠正不足。本学期,教务处累计处理巡堂反馈记录300余条。

4.深化集体备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群策群力,合作探究。通过备课组的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等系列集体活动,老师们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政史教研组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引领作用,认真研读二十大精神,将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数学教研组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明确各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定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语文教研组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集思广益,共同打造精品课程;计算机教研组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要求授课老师从培训学生的信息能力出发,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数据分析等能力点入手,全面地启发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5.校级公开课听评课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继续开展校级公开课听评课活动,促使教师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教务处定期深入到各个班级进行听课、评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评价教师的上课质量,并及时的给出建议。老师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主动的参与听评课,并能给出中肯的意见建议。通过观摩公开课,新教师学到了课堂的掌控和组织技巧,老教师学到了新的教学教法,解决了教学共性问题和教师教学个人问题,提高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能力。

各教研组累计开出校级公开课78节,部分青年教师参与听评课达10次以上。其中,汽修教研组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每一次公开课教学中,继续深化“素养与技能相融合”教学改革

6.线上线下结合,居家不误学习

受疫情形势影响,自第13周开始,陆续有学生因密接或确诊导致无法返校上学,尤其是到了第17周推行全面放开政策后,全校师生阳性病例数量日益增长。为了不影响教学进程,我校坚持停课不停学,教务处制定了《东莞理工学校关于开展线上教育的工作方案》,要求教师把线上授课和学生线下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

各教研组按照线上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安排了合适的学习任务与内容。线上教学形式呈现了多样化:有的教研组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方式进行授课;有的教研组充分利用了国家、省、市平台既有的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授课,例如:微课、PPT、优质线上课、在线测试、在线试题等。线上教学期间,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授课任务,切实落实了教学形式多样化、停课不停学的目标。

7.教学质量评测

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评测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助于鼓励教师备好课、讲好课,不断提高上课艺术,克服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教科研室改革了教师教学质量评测工具和方式,采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此项工作。教科研室精心设计了问卷内容,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网络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工作赢得了学生的认可,体现了较高的职业道德。针对问卷中反馈的个别老师布置作业多、任务重的现象,教务处找相关的班级、教师了解情况,共同寻找原因和改进办法。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积极探索新时代教研新范式,我校作为全省首批7所中职试点学校之一参与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5G+智慧教育”第三场景“5G+教育质量监测”成果推广工作。教务处选取了计算机平面设计学科《VI品牌设计》课程作为试点教学内容,选取了陈燕华、温铠明等2名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专业老师作为试验教师,在不同班级采集常规课堂教学音视频,进行AI大数据分析,形成CSMS课堂教学质量大数据分析报告。根据省教研院的工作安排,我校组织进行了5G+CSMS系列网络联合教研,参与了省教育研究院组织的“5G+教育质量监测”成果应用推广中职教研活动。我校参与试点工作,对青年教师洞察课堂教学规律有巨大的价值,丰富了课程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为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多项客观依据,将推动教师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以点带面,推进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二、以赛促教,深入推进三教改革

1.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2022年度广东省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于今年9月份落下帷幕,我校晋级省赛的6个教师团队共取得了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表1 我校省赛获奖名单

序号

作品名称

课程名称

教学团队

获奖等级

1

基于Python的AI机器人项目实践

Python程序设计

陈冬冬、刘清、陈华兰、巫鹏鸿

二等奖

2

无人工厂—PLC控制下的智能仓储

PLC编程应用基础

陈璐、李百辉、李强、张玲

二等奖

3

正常开启时,左转向信号灯不亮

电气部件功能故障诊断维修

王国斌、王丽琴、刘桂益、李太军

二等奖

4

Travel Broadens the Mind

《英语》基础模块

王哲、陈慧、欧阳婷婷、邹盼

三等奖

5

“悠悠葫丝,民曲新唱”——葫芦丝推广

文化市场营销

温景波、郑昕、李伟标、陈晓琳

三等奖

6

数控车两件配合加工

数控车编程与加工

巫兵、周金玉、周晓龙、张岩坤

三等奖

教学能力大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中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我校历来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注重传承发扬团队协助精神,指导新教师从“新教师”到“教坛新秀”到“骨干教师”再到“名师/学科带头人”阶梯式成长。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本学期教务处开启了新一轮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选拔工作。经过教务处精心筹划,各教研组积极准备,共有10支教师团队参加了校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为了让参赛教师团队进一步理清参赛思路、明确努力方向,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务处邀请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科研室欧阳元东主任开展了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题讲座,就教师教学能力概述、22年国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解读、22年省赛网评要求、思政元素融入的思考、教学实施报告撰写要点和教案及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2.学生技能竞赛

本学期,我校承办了2022年度东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沙盘模拟企业经营、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网络搭建与应用、英语通用技能等五个赛项,来自东莞市和韶关市中职院校的108支参赛队伍共177名参赛选手分别参加了此次五项大赛的角逐。在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教务处指导五个赛事承办工作小组制定了线下竞赛、线上线下混合竞赛和线上竞赛三种比赛方案,对比赛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周密细致的安排。最终,除汽车机电维修赛项线下正常开展之外,其他赛项均采用线上竞赛的形式进行,在我校设指挥中心和主赛场,在各参赛学校设分赛场。从赛前说明会、指导布置赛场环境、赛场模拟测试、小程序抽签,到竞赛选手入场、线上检录、比赛、录屏上传等,各赛项承办工作小组均高效、圆满完成各个环节。

学生技能竞赛既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引擎,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阅,我校历来重视各级技能大赛的训练和参赛工作,在2022年度东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派出60支队伍(含个人)共119名选手,分别参加了27个赛项的角逐,取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的好成绩。其中,英语通用技能、网络搭建、汽车机电维修、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等4个赛项名列全市第一。优异成绩的取得,再次展示了我校办学的实力以及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是教务处长期抓质量提高、促内涵发展的丰硕成果的表现。

表2 2022年度东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序号

专业

赛项名称

学生姓名

拟获奖项

指导老师

1

传媒

全矩阵数字内容制作及运营技术

卢博雯

二等奖

刘畅

2

韦仪

三等奖

3

吴卓谦

三等奖

4

融媒体内容制作

邓超

三等奖

张海燕

5

余敏

三等奖

6

赖敏诗

三等奖

7

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

叶杰宏

二等奖

蔡海涛,王亚如

8

叶泰延

9

梁甯恩

10

陶守乐

三等奖

11

张浩

12

许桂东

13

短视频技术与应用

万芝彤

一等奖

叶发伟

14

李敏婕

三等奖

15

广告设计与制作

曾虹烨

二等奖

张雪莹

16

袁诗涵

三等奖

饶瑶

17

数控

数控综合加工

彭康明

二等奖

陈明将、罗霞荣

18

刘洋

19

钟文杰

20

陶尧

21

蔡鸿骏

22

陈泽炀

23

工业产品制作(钳工)

罗杰涛

一等奖

王贵东

24

刘帮鹏

二等奖

牛鑫

25

胡维旭

二等奖

文荣钻

26

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

李卓希

一等奖

彭启富

27

曾俊豪

一等奖

28

骆俊杰

二等奖

邓燕

29

李星宇

二等奖

30

3D打印技术

刘俊杰

三等奖

巫兵、林海勤

31

陈世田

32

钟健明

33

徐俊杰

34

电子

智能楼宇管理员

帅佳麟

二等奖

李新亮

35

袁文彬

二等奖

袁浩威

36

聂一帆

三等奖

李新亮

37

卢隽熙

袁浩威

38

智能硬件应用开发

汤慧冬

三等奖

陈楚婷、邓雅丽

39

杨炜东

40

毛青松

41

黄嘉濠

张玲、陈楚婷

42

张文钊

43

伍涛

44

余若成

邓雅丽、张玲

45

宋飞翔

46

涂华严

47

汽修

汽车机电维修

彭演辉

一等奖

孙志国

48

魏浩瀚

一等奖

陈应孔

49

周健

二等奖

杨康

50

汽车营销

黄梓良

二等奖

陈芳

51

刘付比锋

二等奖

刘潘峰

52

新能源汽车维修

陈志聪

三等奖

罗俊鸿、王国斌

53

郑明杨

54

张亮亮

三等奖

55

苏乐恒

56

财经

沙盘模拟企业经营

曾颖恩

张玉玲、莫家健

57

苏子怡

58

徐威明

59

黄永明

60

税务技能

刘倩婷

一等奖

莫海菁、张一鸣

61

朱炜晴

62

黄韦尧

63

陈嘉琪

二等奖

64

李梦茜

65

朱俊朋

66

互联网营销直播技能

刘炜晴

二等奖

尹万芳、张清连

67

邓雨浩

68

罗嘉

69

林嘉雯

70

财金综合技能

王晓欣

一等

李炜璐、吴雨薇

71

陈燕燕

72

许思茵

73

黄学怡

74

刘晓婷

三等

75

陈颖妍

76

陆湾

77

莫惠敏

78

电子商务技能

张静仪

二等

李梅芬、吴上生

79

陈诗琦

80

邱健

81

郑莞渝

82

胡晓莹

三等

83

黄诗程

84

黄家俊

85

修伟琪

86

连锁经营技能

林芷珊

三等

关楚羽、王楚慧

87

刘玮乐

88

罗景烽

89

袁嘉仪

90

莫景运

91

罗景烽

92

会计技能

刘倩婷

三等

张一鸣、李炜璐

93

曾丽婷

94

黄韦尧

三等

莫海菁、李菁

95

王诗薇

96

计算机

移动应用开发

陈伟诺

二等奖

张景文,张屹峰

97

蔡仲康

98

林成栋

三等奖

99

朱俊希

100

网络搭建

唐辉

一等奖

李小军、苏伟斌

101

刘文峰

102

王浩贤

三等奖

傅伟司、卢集斌

103

吴家辉

104

姚俊辉

三等奖

李小军、傅伟司

105

雷志齐

106

网络安全

丁灿辉

二等奖

石晋阳、李志军

107

余展鹏

108

web前端开发

黄鹏

三等奖

张屹峰、万早德

109

彭鑫

110

秦思洁

111

吴浩填

三等奖

112

袁伟明

113

郭锦峰

114

英语

英语通用技能

肖姗娜

一等奖

林俏君、韩赛

115

张彦敏

116

徐晓春

一等奖

陆晓君、黄家炜

117

周耀扬

118

郑咏欣

一等奖

曾应梅、王悦

119

杨若涵

图1 各科组参赛成绩统计

大部分市赛项目涉及行业领域都非常新,比赛内容基本代表了该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标准、新理念,体现了行业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导向。我们通过参加省、市各级各类比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入研究技能大赛内容,不断提炼和优化,更好地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引领学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3.其他专业类比赛

为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务处鼓励各教研组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相关的比赛交流活动。

在2022年东莞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我校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在2022年东莞市中、小学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各1项;在2022年东莞市中小学师生才艺展示活动(秋季专场)中,我校有3幅作品入选;在“品质教育”东莞市中小学师生校园摄影展评中,我校获得二等奖3项;在“艺起绘美好”东莞教师美术作品双年展和“东莞有你绘美丽—2022年少儿传统美术作品展”中,我校获得三等奖2项;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财务数据处理》《会计数字化技能》教师组比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2项;在2022年“中外青少年绿色创新活动”中,我校荣获金奖;在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获得一等奖;在2022广东省行业企业职业技能竞赛(CAD图形设计)中,我校获得优胜奖;在2022年广东省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中,我校获得一等奖;在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中,我校获得二等奖3项;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我校荣获铜奖;在“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朝阳朗读”2022年东莞市“课文朗读大会”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2022年东莞市“学宪法,讲宪法”法治知识竞赛中,我校获得二等奖;在全国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大赛中,我校获得二等奖。

三、精心组织,教研活动稳步前行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们的教研工作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教务处及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中职教研室开展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新业态·新职业·新专业”专题交流活动、中职高考备考研讨会、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新挑战·新思路·新职教”系列讲座活动、中职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专题交流活动等,并将学到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各教研组借助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组织教材编写、论文评选、课题研究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教务处鼓励各教研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本学期,学校教师撰写论文和书籍的热情继续高涨,据统计,有57篇论文公开发表、63篇论文在2022年度东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征集评选中获奖、14本书籍公开出版。我校也因此荣获2022年东莞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单位。

课题研究工作开展顺利。本学期,有10项省市级课题顺利开题题、10项省级课题获得立项。

表3 本学期课题开题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级别

1

促进发展的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

巫云

省级

2

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赖彩霞

省级

3

校园草坪音乐会项目建设的实践研究

温景波

市级

4

基于中德SGAVE项目的新能源汽车活页教材开发

杨康

市级

5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企业导师师资建设实践研究

尹万芳

市级

6

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视阀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阳莉

市级

7

中职数控专业技能与素养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周金玉

市级

8

岗课赛证融通的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郑新强

市级

9

渗透型产教融合运行模式的中职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欧阳元东

市级

10

中职班主任专业成长模式实践研究—以东莞理工学校为例

莫海菁

市级

表4 本学期课题立项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主持人

级别

1

基于中德SGAVE项目的新能源汽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赖慧豪

省级

2

“岗课赛证”融合背景下中职大数据产业学院建设与实践

苏伟斌

省级

3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何海仁

省级

4

基于STEM的《数据可视化》课程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

邹锰

省级

5

依托产业学院框架下中职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卢集斌

省级

6

“1+X”证书制度下中职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的探究

李新亮

省级

7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结合的创新研究

彭武华

省级

8

融媒体技术与中职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研究

张海燕

省级

9

中职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陈冬冬

省级

10

“1+X证书”制度下中职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研究

石晋阳

省级

3. 东莞市教育系统综合改革攻坚揭榜项目

我校申报的《“学校 行业(企业)”多方协同高水平育人基地建设探索》和《职业教育“促进发展的评价”探索》被市局立项为东莞市教育系统综合改革攻坚揭榜重点项目。教科研室全程参与此项工作,完成了项目方案的设计与撰写,工作台账的处理,每月的工作进展跟踪与总结反馈等工作。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 11月30日完成了两个项目自评和总结工作。

4.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

本学期,教科研室配合学校完成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遴选。此项工作艰巨复杂,教科研室从申报书的设计、优化、提炼,佐证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再到理解和学习国家级成果奖信息管理平台的材料上报等,全程主导或参与。

5.邀请专家开展讲座

为解决工科类专业实训过程中存在的“三高三难”问题,提升专业教师自主开发虚拟现实(VR)实训资源的能力,11月25-27日,我校在新工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创作中心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虚拟现实(VR)实训资源开发”培训。培训共有27名教师及校内企业人员参加,深圳迪乐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培训讲师陈艳梅担任课程主讲。此次培训旨在让参训教师了解VR内容的设计理念及制作流程,掌握Krisma VR编辑器的操作流程及使用规范,进而运用Krisma VR编辑器制作完成VR内容实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后续开发与建设我校VR教学与实训资源打下基础。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2022年12月14日下午,我校邀请到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麦强教授,就如何发掘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开展了一场精彩的主题讲座,全校140多位老师参加。麦教授从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融入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以上举措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使广大教师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四、改革创新,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

1.修订完善相关制度

本学期,教务处陆续修订完善了《东莞理工学校骨干教师认定、考核和管理办法》《东莞理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东莞理工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办法》《东莞理工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汽修、数控、电子、财经、计算机、传媒等六大专业群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纷纷显现

为贯彻落实《东莞市打造莞邑良师行动计划( 2021-2025年)》文件精神与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发展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打造东莞教育名师,我校深耕细作,10人获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称号、4人获东莞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称号。

表5 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授予情况

序号

获奖类别

获奖项目

获奖时间

授予单位

获奖教师

1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数学)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郭宝国

2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英语)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林俏君

3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思想政治)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高兰青

4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心理健康)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刘佩玲

5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文化艺术)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彭武华

6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装备制造)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林滋露

7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交通运输)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孔博

8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电子信息)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袁浩威

9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电子信息)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苏伟斌

10

东莞市第五批教学能手

教学能手

(财经商贸)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梁晓波

11

东莞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带头人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李艳瑜

12

东莞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基础学科)

学科带头人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张冠英

13

东莞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中职交通运输)

学科带头人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杨康

14

东莞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中职电子信息)

学科带头人

2022.09

东莞市教育局

张景文

为了促进新教师成长,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务处继续推进新教师帮扶结对。在各科组选拔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资深教师,一对一帮扶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师徒互相听课、评课,开展教研,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教务处大力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及各类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安排一些暂未达到“双师”要求的年轻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证书考试,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经过长期积累,本学期培养出了袁浩威、罗梓杰、陈冬冬、孔博、蓝小红等骨干教师。

3.高水平、双精准促专业建设更上一台阶

为顺利通过即将到来的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中期检查,教务处统筹规划,协调各部门、带领各专业科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努力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最终形成了东莞理工学校2022年高水平建设中期总结报告及一系列佐证材料。

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是广东省第三批“双精准”建设专业,结合“高水平学校”的建设,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群四个专业的人培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市场调研和校企合作,明确四个专业的培养方向,梳理和优化了课程体系,构建了“低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拓展”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图2 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课程体系

4.技能大师、行业导师齐上阵

本学期,电子专业群引入了“张正大师工作室”,带领企业骨干参与专业建设,联同学校骨干老师一起打造校企融合的专业群教学团队。

汽修、电子、计算机、财经、传媒等专业科聘请了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担任学校的技能大师,并成立了3个教师创新工作室,择优培养学生50名,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团结协作、实力雄厚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表6 聘请行业企业技能大师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姓名

职称/职务

专业方向

1

财经

张胜银

财务管理师/广州科赛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计算机应用

2

传媒

刘林运

工程师/深圳迪乐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系统工程

3

电子

高龙

讲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负责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4

电子

邹国儿

东莞市弘正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

电子应用

5

计算机

梅宇

工程师/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院校业务总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6

汽修

陈银烛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汽车设计

7

汽修

郭海龙

教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院长

车辆工程

8

汽修

伍强

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机械工程

5.中德合作稳步推进

本学期,汽修专业科安排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项目组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保证SGAVE项目顺利推进。通过深化中德项目,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教育部中德合作SGAVE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将中德合作课程体系迁移至群内其他专业,初步构建了专业群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资源。

6.铜仁帮扶持续发力

按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继续对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汽修专业进行教学教研的全面帮扶。

汽修专业科派出吴立群、李太军、何子永等老师前往进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专业建设指导交流,接待松桃职校竞赛师生来校进行技能竞赛的交流和集训;计算机专业科派出苏伟斌、卢集斌、石晋阳、陈冬冬和傅伟司等老师进行教学帮扶,协助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培方案,完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技能竞赛辅导策略研讨会、体系建设与教材开发交流会,接待松桃职校竞赛师生来校进行技能竞赛的交流和集训,并协助制定了网络安全和网络搭建赛项的辅导计划等等。

7. 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推进

我校入选2021年度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新工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线精品课程《汽车营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人生》《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等,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完成了任务书编制、专家论证、资料上报等工作。

五、服务保障,助力学生圆梦未来

1. 三二分段

面向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的2022级学生,省教育厅有新的政策要求。教务处部署各专业科主任分别在22级共计15个三二分段班进行解读,通过形势分析、政策宣讲、现场答疑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的新政策,明确转段考试及录取的规定,获得更为高远的专业发展眼界。这些举措极大地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调动了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教务处规划六大专业科对20级、21级的三二分段班学生分别进行了规定科目的转段考核。

2. 高职高考

本学期,教务处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组织开展了20级高考班学生的高考报名工作。

为了促使学生能在2023年的3+证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务处统筹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辅导。

其中,数学教研组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高考班的教学工作。老师们对近年高考题作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制定复习策略,明确备考目标。教学中,通过“抓好双基,循环巩固,以测促学,强化训练”的复习策略,精选习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各种高考题型的解法。在冲刺阶段,通过模拟试题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能较好掌握高考所考的内容。

本学期,20级高考班分三次进行了语数英三科的模拟考试,语数英教研组对考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总结有成效的复习备考经验,逐渐形成适合理工师生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节奏。

3.每天运动一小时

体育教研组根开展了一系身体素质的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树立健康至上、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运动,积极参与健康锻炼,响应上级领导部门的号召,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同时也按照国家要求做好相关的体测抽测训练和课后训练内容,结合各项素质项目进行课程安排。体育教研组还开展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新生杯”篮球比赛和全校女子三人篮球赛,更好的提高和活跃了校园的运动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推广普通话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积极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全国推普周活动中,语文教研组举行了一系列全校性的推普周活动,提升了全校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普通话、规范汉字真正成为教学工具、交际工具、校园工具,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上一个台阶,形成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相协调配合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

5.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政治教研组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专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做到“两个维护”;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新时代好少年”征文比赛活动,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支撑和引领,在德、勤、智、能上下功夫,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开展每周“时事政治”学习活动和“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6.考务工作

教务处承担了复杂繁重的考务工作,本学期共组织各类考试共计10次,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慕课补考、高考班模拟考、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三二分段转段考核、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人高考等,在考场安排、监考安排等考务工作安排方面都能做到科学高效、公正严明。

7.教材建设

教务处规范教材征订、补订工作,学期末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教材的征订、审核工作,开学初顺利完成教材发放。同时,教务处还认真开展教材质量评价工作,严格规范自编教材的使用。

8.大专班管理

10月份,教务处组织21、22级大专班学生参加2022年下半年第二批普通话测试报名和高等英语A、B级考试报名;11月份,组织21、22级大专班学生到东职院参加2022年下半年第二批普通话测试、21级大专班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报名;12月份,组织英语四级考生前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考试。

六、存在问题及构想

1. 教师队伍两极分化较明显,青年教师尚未形成职业化行为规范,骨干教师亟需提高职业化技能,资深教师面临克服职业倦怠,需要不断细化、规划教师的成长,促进专业教师职业化发展。

2.部分学科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层出不穷,很多老师习惯于墨守成规,“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主动学习和提高。基于此,要以“三教改革”为契机,激发老师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技能竞赛项目多,投入大,但成绩产出不够理想。除了市赛选拔功能不明显、个别赛项参赛数量少导致一等奖数量低、竞赛奖金下调影响积极性之外,本学期的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辅导老师精力有限。另外,部分赛项的辅导老师责任心不足,其辅导目标和学校的竞赛目标存在差异。建议调整辅导成绩和职称评比加分、奖励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学期即将过去,我们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扬长避短,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与其他部门密切协作,高效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强化岗位责任,尽心竭力为全校师生做好教学服务工作,争取使教务处的各项工作更上层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