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工概况 >> 章程及制度 >> 规章制度 >> 正文

东莞理工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0-12-08      阅读次数:

为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化利用率,根据《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关于印发<东莞市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教后勤函「2020」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校园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公民意识,让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力争让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投放准确率、参与率达到100%。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普及化教育原则。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放在宣传上,要面向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教育。

(二)坚持长效管理原则。要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做好,在宣传教育的同时,设置规范的生活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引导全校师生养成勤俭节约、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公民意识的目标。

(三)坚持全员参与原则。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主要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把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的一项具体任务,切实加强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深入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实践。

(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部署研究、协调和统一领导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1.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巫云

副组长:尹东明 赖慧豪 钟火旺 赖彩霞 

成  员:林松、王坚、谢以坚、吴蕾、吴泽群、刘猛、龙宇蓬、卢小强、唐勇、曹启文、刘利广、李锦祺、龙宗庭、陈亮明、吕鹏飞 、各专业主任及班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垃圾分类工作,并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方案及日常具体工作。

2.职责分工

(1)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开展宣传动员、保证推广及分类工作所需经费。负责信息报送、阶段工作总结等。

(2)办公室负责对教师的宣传教育,检查各部门工作完成推进情况,负责教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3)学生处负责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学生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组织值周班学生对师生投放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督促。倡导绿色健康、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

(4)总务处负责设置垃圾分类箱,督促垃圾回收部门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工作。

(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切实加强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实践。

1.开设生活垃圾分类的教育课程,通过学科课堂渗透,教会学生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2.可组织1次参观体验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生活垃圾处理场所,组织学生开展环卫体验活动,促使广大学生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3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宣传活动,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通过主题活动、班会、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并借助学校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4.组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互动活动,带动身边的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参与、践行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收集。
    5.组织开展志愿行动。鼓励学生主动履行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公益活动,动员广大师生加入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志愿者服务队。

(四)分类要求。按照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类进行区分。校园需建立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相关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工作。具体分类和处理有如下4点:

(1)对可回收物(如学生饮料瓶、奶盒、包装纸、废纸等)集中打包,定期送废品收购站,校园公共区域的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如上处置;

(2)对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日光管、实验室危险废物等),要求学校专人管理,做好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设立临时贮存场所,并在显眼位置设立危险废物标识。在实验室废弃物等其他垃圾处理方面,健全完善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对有毒有害的垃圾,坚守安全红线、专人管理、重点监控、定时巡查。

(3)对厨余垃圾(如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等),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东莞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由专门处理单位集中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4)对其他垃圾(如砖土、碎片等难以回收使用的废弃物),由清洁公司处置。

(五)合理配置收集容器。在校园内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场所合理设置足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满足实际分类需要,从源头上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1.垃圾桶摆放:每个普通教室、实训室、办公室和专用教室摆放相应大小的可回收物垃圾桶(蓝色)和其他物品垃圾桶(黑色)各一个。每一楼层洗手池旁边摆放有其他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各一只。垃圾集中投放点摆放大号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物品垃圾桶、厨余物品垃圾桶、有害物垃圾桶各一只。食堂垃圾回收点摆放其他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

2.垃圾投放:师生在学习、工作中产生的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按分类要求就近投放在对应的垃圾桶内;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投放到各楼层的专用垃圾桶内;有害垃圾在规定时间段直接投放到集中投放点的红色垃圾桶内;食堂产生的垃圾投放在食堂对应的垃圾桶内。

3.垃圾收集:各办公室的可回收垃圾及其他垃圾由保洁人员负责收集,投放到楼层对应垃圾桶内;各教室的可回收垃圾及其他物品垃圾由每天的值日生负责投放到楼层相应的垃圾桶内;各楼层垃圾投放点产生的垃圾由保洁人员负责收集后分类投放到垃圾集中投放点的垃圾桶内。

4、垃圾处理:所有垃圾统一由总务处联系环卫部门按规定回收处理,学校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

(六)加强组织培训。针对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保洁人员等开展垃圾分类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确责任分工,拟定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实施。学校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二)加强部门协同。校园内各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建立协调联动、广泛参与、运转顺畅的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体系。与垃圾收集部门做好分类垃圾的运转和处理。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自查自纠  积极推广 

1.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对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根据自查情况及时整改落实。

2.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把垃圾分类工作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及台账,加强过程的监督、整改。

(二)第二阶段:总结完善  提高标准

从提高分类质量上下工夫,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应的制度,形成垃圾分类管理机制,使校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减量、回收、无害化处理。

我校要按上级部门要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逐项排查,分项实施,确保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落实。

 

东莞理工学校

2020年12月8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