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务之窗 >> 工作计划 >> 正文

东莞理工学校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03-01      阅读次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同时,又可能因世界价值观继续激烈碰撞、世界格局变化莫测、全球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增减不定而致全球化影响更为深刻的一年。作为培养下一代的学校,更需要与中央保持一致,更需要清晰理解、支持党和国家的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工作思路,把握“三区叠加”发展机遇,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职教综合改革,做好高水平职校发展规划和实施工作,努力提升培养效益。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各级教育大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职教发展特点,把握区域发展机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为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服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创新党建工作,引领学校发展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新模式,建设校园党史学习基地,打造党建精品课程,按照东莞市党建工作样板示范学校要求,力争以优秀的党建成绩迎接100周年党庆。

(二)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校园零风险

完善校园安全机制,加强安全健康教育,完善校园综合防控系统,常态化开展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确保校园零风险。

(三)加强师资建设,铸就良师名师

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有规模地开展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活动,提升实践技能水平;成立班主任成长中心,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规范化和创新发展;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培养若干职教专家型教师,逐步向“莞邑良师”迈进。

(四)“五育”融合,打造品质课堂

促进德育与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全面融合,创新开展劳动教育,启用“伙伴式成长引导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品质课堂”精品示范课建设活动,向东莞市“品质课堂”示范学校迈进。

(五)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在多年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资源的作用,实现校企合作功能的全覆盖,扎实开展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提升电子和汽修两个专业群建设内涵;启用汽车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切实推进产教融合对接项目;全面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促进书证融通。

(六)夯实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校园基础建设,启动3个建筑工地,为东莞解决高中学位做出贡献;建设网络课程,服务东莞市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扩大招生宣传,提高社会、家长和考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确保高质量完成招生任务。

三、具体措施

(一)生命至上,做好师生安全工作

生命是一切的基础。校园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持续建立健全“生命至上”的育人理念和环境保障措施,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东莞市学校安全工作要求,有效地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1.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一要做好开学前的师生员工全面排查工作。鉴于职校生寒假活动范围较广,特别要求师生开学第一、二周加强个人防护,减少交叉接触,同时对必要的师生员工实施核酸检测,确保开学安全。二要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工作,提升防控意识。新冠疫情对整个社会经济影响之广之大,已众所周知。一旦出现感染病例,代价极大。要不断根据新情况新态势完善《东莞理工学校防控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应急预案》《东莞理工学校防控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学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通过教育引导和加强演练,提升防控意识,熟悉防控机制,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确保校园安全。三要备足防控物资。按照“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要求,依据学校消杀、防控需求,充分做好物资的常态化准备工作。

2.加快完善学校消防系统。由于新建校园建设遗留问题,学校消防系统一直未能有效完善。从本学期开始,采用分段分步方式检测、维修好消防系统,确保消防系统能有效运行。

3.重视师生活动安全工作。继续通过教研组、专题班会等途径开展《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学习教育,把握学校安全工作要求;开展活动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既不要因为活动的必要而减少安全要求,也不要因为安全要求而放弃组织活动,实践活动是成长的唯一路径,要两者兼顾,要坚定不移推动实践活动,推动师生成长。

(二)把握机遇,提升师生政治素养

经过贸易战、科技战,我们更为清晰地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国界的,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时刻存在着竞争,其中政治意识尤为关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这10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后的中华崛起史,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无数先辈负重前行一步步找回尊严、体现中华国威的新中国奋斗史,是坚定走自己道路下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史,要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要清醒认识政治意识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1.把握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契机,提升师生政治素养。当前,政治意识已成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竞争的核心,确保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度认同关系到国家存亡与发展。要把握机遇,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多维度多渠道开展教育和引导,提升师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度、荣誉感和责任感。计划建设一个党建教育展示基地,按照上级要求,以全覆盖、全媒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

2.重视思政课程建设,提升思政课程效度。思政课程的难度在于意识认同,要从优质课、精品课建设的思路,来引导思政课程建设。计划建设一批精品课程。

3.以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师生政治素养提升。一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党建学习教育的常态化,持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通过党员志愿者活动组织的推广提升,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继续通过业余党校、团校等党团联动培养,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三是建立国情教育机制,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政治课等途径加强国情教育,培养师生重视国情的政治生活习惯;四是总结、创新党团组织专题活动,形成政治素养教育的实践模式。

(三)立德树人,致力奠定育人核心基础

德育为首,以德为先。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德育,德育的核心在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德育的手段在于“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1.组织开展认同教育。行动自觉来自于高度认同。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从而养成为社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就是大德,就是牢固“四个自信”的基础,就是国家不遗余力培养接班人的目标所在。立德就是要立大德,要把握建党100周年契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培养年轻一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远志气,引导他们在对祖国和民族的高度认同中达至自信与信人的高度统一,找准自身定位和努力方向,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建设者而努力。

2.重视融合培养。任何教育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应用起到综合效应。在各学科教学、各种项目活动中,都要保持立德至上、融合培养的意识,努力做好渗透教育。本学期要完善机制,通过调整完善教师投入度指标体系,提升全体教师对德育渗透工作的重视,提升课程和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力,提升言传身教成效。

3.建立班主任成长中心,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规范和创新班主任工作应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班主任培训体系化、常态化,确保班主任工作的规范和创新能与时俱进,持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4.运行“伙伴式成长引导系统”,完善“五育”一体活动体系。在2020年校企合作设计学生伙伴式成长引导系统基本完成后,本学期要启动实施,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监测与引导平台,引导全体学生自觉参与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校园吸引力。

5.继续优化职业素养培育和学校环境建设,提升育人成效。紧紧把握“素养与技术融合”学校特色,发挥学校素养中心作用,持续推动素养课程实施和素养师资培养,大力推动家庭文化教育,多途径提升素养培育成效;融入职场文化,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环境育人成效。

6.创新开展劳动教育。马克思说,劳动是人出现和存在的标志,是人的根本属性。这意味着人离不开劳动,人的成长依托劳动,人的健康依赖劳动。当前青少年出现的诸多心理、生理问题,最终的解决途径应该都是劳动,它就像空气对我们一样重要,但也如空气一样,我们常常忽略它的存在和重要地位。马克思还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意味着人的另一属性是社会关系。因此,劳动教育的创新,要从劳动和社会关系两种属性出发来组织进行,那就是,结合当前企业运营的模式,以公司化、项目化的模式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本学期要组织专人进行设计和指导运行该模式,让劳动教育在实施中能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关系规则,现实两种属性的完美结合,推动学生在人性和职业能力上双提升。

7.持续做好德育课程优化工作。结合政治形势,做好思政师资培养和课程优化工作;结合劳动教育,做好劳动课程化工作;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优化心理课程;结合人的本质要求,优化课程实践。

(四)把握关键,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主要的职教办学路径,也是改革方向,我们要把握为我所用、为未来所用、为企业培养人才所用的产教融合理念,充分利用企业产业无穷资源,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1.进一步优化校园产教融合环境。以专业群为单位,逐步规划建设实训中心产教融合环境,体现专业特色、体现产教融合、体现改革成效,优化培养环境。

2.进一步运用企业资源。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了涵盖教育研究院、产业研究院、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企业行业、协会联盟、研发型企业、生产型企业等在内的立体化产教融合资源链,为学校提供了大量职教资源,不断创新培养理念。但仍然有许多资源未能有效运用。要大胆设想、实施诸如师资互聘、项目共育、混合所有制、跨区域跨层次培养等,要发挥专业科师资智慧,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发展工作。

3.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成效。建立课程转化中心,推动新技术、新文化课程转化工作,构建活页课程;继续开展汽修和数控两个专业的素养与技术融合课程改革和实施工作;依托素养中心开发项目管理课程,培养学生项目管理能力,协助推动项目管理模式下的劳动教育实施;依据“1+X”和现代学徒制试点要求,实施课程调整等试点工作。

4.做好承接的教育部职教改革项目。上学期,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职教改革项目,我们共申报了8项,要积极跟进、务实推进,切实创新而有效地完成项目指标。

5.积极推进高水平学校建设工作。2月5日省教育厅公示了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名单,我校为71所建设校之一,以电子、汽修两个专业群为重点推动学校高水平建设。从本学期开始,要按照建设方案落实项目任务,有前瞻性地推动建设工作,提升专业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达到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

6.做好高职学生教学规划工作。下学期开始,与东职院合作的首批在我们学校完成高职学习的三二分段学生将进入高职学习阶段,我们要慎重、负责任的做好该批学生两年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规划工作,确保该批学生学有所成。

7.做好企业学习教师的管理工作。本学期将首次规模性组织一批教师利用非假期期间开展企业学习,要执行好管理规定,要引导教师重视企业学习,一方面提升专业能力,综合了解职业环境,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推动校企关系联接,提升企业对学校的认同度,为产教融合赢得机会,为未来师生实践赢得市场。

8.做好汽车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启用工作。经过两年的建设,7000多平方米的汽车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计划在5月份启用,要协助企方完成企业进驻相关工作,切实推进产教融合对接项目,发挥好场地效益。同时,尽力做好启用仪式,提升宣传效应。

9.做好竞赛工作。本学期我们将参与33项省赛项目,要重视赛手培养,要重视省赛场工作,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顺利完成赛项并取得好成绩。     

10.继续做好阅读推动工作。建立教师自主申报和学生自检呈现机制,在推动公共书籍阅读的基础上,推动基于学科、专业的阅读拓展工作,帮助学生拓展学生阅读量和专业视野,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应用边界,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丰度和广度,培养专业综合素养。

(五)务实导向,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

结合职业学校特点,紧跟《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要求,以提升管理效能、提升教育质量、拓展教育资源为目标,务实有效地做好信息化建设投入和实施工作。

1.加强教育网络平台的共享化工作。通过购买、联接等措施,选择一批教育网络平台,推动教育教学网络资源的共享共育工作,引导师生形成网络资源共享学习习惯。

2.重视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推动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在实践中培养网络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3.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信息化应用调研与研究,保持信息化应用的前瞻性;围绕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要求,务实开展软硬件环境建设工作,主要解决信息安全、学校监控、智慧教室等建设工作;建立精品网络课程建设机制,持续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占领信息化课程建设高地。

(六)协助做好扩建工作,确保学校工作和扩建工程两不误

学校3000人规模扩建工程将在3月份开展,鉴于扩建工程在校内且分三个地点进行,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确保正常教学秩序和工程进度两不误。

1.要规划好工程路线,做好工程区与校内活动区的分隔工作。

2.要建立建筑工人进校管理机制,确保师生与建筑工人互不接触。

3.要做好协调工作,降低工程噪音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七)做好2021年招生工作

1.加强宣传,让更多市民了解职业教育与考生的适合度和匹配度,正确选择职业教育和专业方向。

2.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流程,实现依规、高效、高质招生。

四、其他工作

本计划仅涉及新的思路和要求,计划中未涉及的诸如教育教学常规、工会以及部门工作等将按各部门计划或既往要求实施。

 

 

东莞理工学校

                                      2021年2月20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