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根据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统一部署,学校顺利开展了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变革”的全市公开课展示交流活动。东莞市14所中职学校共72名骨干教师前来学校观摩交流,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松桃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江西万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四所兄弟学校的30位教师和48名学生线上观摩了名师示范课。
赖彩霞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希望通过市公开课的平台,促进兄弟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市中职教研室教研员周淑彦亲临学校指导,她在发言中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探索和展示如何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及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欧阳元东老师是东莞市中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他讲授了一节名师示范课,课程是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主题为“数墨生华:智能词云里的编程思维光谱”。除了有老师来到现场听课以外,还有四所兄弟学校的教师采用线上方式听课,线上线下共103名老师参与了此次听评课。
欧阳老师以真人数字孪生视频作为课程导入,将编程生成词云的步骤与七色光谱进行映射,以此增强逻辑的可视化效果,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编程流程。课程深度融合了诸如代码规范、国产自主技术等课程思政元素,运用智能体、DeepSeek等大模型、数据可视化生成器以及自研评价小系统等信息化手段,致力于培养学生编程思维、人工智能素养以及沟通表达与协作能力。他设置了符合三级分层实训要求的“自创词云”实训任务,将编程思维和编程技能实用化。师生现场评价数据运营智能体进行智慧采集与统计,形成可视化雷达图,直观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场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给予了一致好评,老师们认为课程以AI技术深度赋能教学创新,构建了“技术驱动、思政引领、分层共进”的高效课堂模式。课程彰显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以精准的分层设计消弭技术学习鸿沟,以前沿的思政融合范式为专业课程育人提供了创新路径,充分体现“AI+教育”的深度变革力量。

胡小玲老师的授课课程是语文,授课主题为:于山水哲思中实现精神突围——苏轼《赤壁赋》。胡老师从调查问卷入手,了解学生当下真实的心理困扰问题,再立足文本,通过吟诵、研讨、举例、总结提升,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精神突围的轨迹,用宏大、相对、共适的角度看待问题。她借AI数字人之口,巧妙地转述学生的种种青春烦恼,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化身心灵导师,运用本节课所学《赤壁赋》中苏轼所传达的“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人生智慧,书写开导词,现场与AI数字人实时对话。本节课有效地引导学生将中华古典文化之智慧,实践于当下的真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在逆境中实现精神突围,建立自我价值认同。

43位老师参与了听评课,兄弟院校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全程沉浸于课堂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听课老师还是当场的一名学生。有老师评价这是一堂极具疗愈性、语文味的朴素而真挚的课堂,完美地将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智慧与思政元素、心理课元素融为一体,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开课。

高兰青老师的授课课程是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授课主题为:终身学习——应对变化的“超能力”。高老师对本次授课做了整体分析,本节课设计巧妙,从情景剧着手创境激趣,引出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围绕议题进行案例分析、观点辨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对时代挑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学无止境的认同。通过与数字人面试官面对面,学生切实体验了未来职场,终身学习护照的填写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本节课紧密结合人工智能主题,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开展教学,环环相扣又逐层递进,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效达到了教学目的。

35位教师参与了听评课。老师们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来自兄弟学校的一位教师说道:“这节课刷新了我对思政课的认知,原来思政课可以上得这么有趣,让人有所启发。理工的公开课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与参考范例。”

莫海菁老师的授课课程是电子票据技术应用,授课主题为:电子票据财务共享一体化。课程以“教师-AI-学生”三元共生理念为核心,依托BANXUE平台及AI数字人“数票智导星”,融合OCR识别、生成式 AI(豆包等)构建“师机生”教学模式。课堂以 “数电发票知识PK赛”导入,通过鼎力电器真实业务场景,驱动学生完成发票开具、OCR识别至归档全流程操作,AI技术贯穿信息提取、合规校验、数据反馈环节,形成“学-做-评”闭环。课程突破传统二元结构,AI化身智能节点辅助教学,实现课前推送个性化资源、课中实时答疑纠错、课后生成差异化报告。同时,该课程以企业流程强化职业思维,将素养培育融入可量化评估。

33位教师参与了听评课,听课教师肯定此次授课的前沿性,认为AI技术既保留教师价值引领作用,又延伸了教学深度,“AI数据驱动教学”“数字人协同”等设计为中职财经课程改革提供范例,对区域院校推进 AIGC教学具借鉴意义。

石晋阳老师的授课课程是渗透测试与Web安全,授课主题为:网络安全之陌生链接不要点。本节课通过案例视频导入、知识讲解、AI体验、游戏互动和实操演练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网络钓鱼攻击的相关知识、识别方法与防范技能。课程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钓鱼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其危害,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3位教师参与听评课,均对课堂效果给予了高度肯定。来自电子科技学校的戴老师评价:“课程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AI工具和模拟钓鱼环节增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尤其在培养网络安全意识方面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职教特色。”

牛鑫老师的授课课程是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授课主题为:万用表的使用(测量电阻)。课前,牛老师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Kimi撰写教学设计和课件,课中通过科学家欧姆的数字人发布课程任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展示分享环节,各小组踊跃展示学习成果,课堂氛围轻松且活跃。在任务实施环节,老师通过直播投屏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晰地看到操作示范;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疑惑时,可以向欧姆导师的AI智能体请教,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感到惊叹。

20位教师参加了听评课,老师们对本次课程的呈现效果均表示赞赏。来自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曾志芳老师认为,此节公开课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高涨,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也锻炼了职业素养,是一次成功的公开课。

此次“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变革”全市公开课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学校对于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也为全市中职学校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学校将以此次公开课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