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的2025年东莞市中职学校现场工程师师资培训项目首场培训在东莞理工学校综合楼报告厅举行,此次培训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现场工程师培养”。东莞市教育局职教高教与终身教育科科长林晓阳,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陈俞强,东莞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干部杨贵和,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职部负责人廖兴锋,东莞理工学校党委书记巫云,东莞理工学校校长钟火旺,以及全市公民办中职学校现场工程师培养工作分管校长、专业主任与骨干教师共170人出席。东莞理工学校副校长赖彩霞主持活动。

林晓阳科长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东莞市全力构建先进制造产业体系的背景下,现场工程师是破解制造业转型难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东莞积极响应教育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通过“校企专班”模式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人才。他提到,2025年东莞市计划由10所公办中职学校轮流组织现场工程师师资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通过专家引领、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从而提高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他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共同探索、积极交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接着,巫云书记分享了学校在现场工程师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与育人理念。巫书记谈到,东莞理工学校基于政策导向,选择通过中高、中本连贯培养班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实践,以新兴专业和名企合作的模式,培养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兼备的人才,学校开设的华为生态班、紫光专班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开展的专题研究取得了多项理论与实践成果。此外,巫书记强调应持续提升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支撑力,从职场素养、专业培养、师资等方面构建培养生态体系,并将现场工程师培养探索结果应用于所有专业的改革发展中。

随后,陈俞强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开展专题讲座。陈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前沿理念与突出贡献、在各行业的应用实例以及发展趋势。其中,陈教授重点讲解了GPT系列、ChatGPT等大模型的崛起以及DeepSeek的架构和多领域应用。展望未来,陈教授介绍,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更多方向取得突破,将继续改变大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专题讲座让嘉宾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知,也为大家在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元素提供了知识储备。有参会教师反馈:“陈教授的讲座为大家带来了启发,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传统行业的运作模式,作为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育人方略,探索前沿技术在现场工程师培养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讲座结束后,参会嘉宾们移步至学校信息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以及汽车交通系的实训基地,实地参观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场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实验环境获得了嘉宾们的一致好评,大家表示这种实战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在观摩过程中,嘉宾们认真观看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并积极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心得。









教育兴则产业兴,师资强则人才强。东莞理工学校组织开展的“人工智能赋能现场工程师培养”培训,让大家在交流共享中积累育人经验,领略职业教育与前沿技术的深度碰撞。东莞职教人正在用先进的理念与创新的思维,探索以人工智能赋能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创新之路,打造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东莞范本”。

随着培训项目的推进,全市各中职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合作,以提升现场工程师师资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